WFU

2022年12月5日 星期一

懷孕搭飛機要注意什麼?


作者:賴韻如醫師




上週看診幫一位孕婦產檢完,她要離開之前突然開口說「醫生我們明天要去北海道」我壓抑住內心的驚訝問「那有沒有需要備一些藥物?還是有什麼問題想問?」差點就脫口而出說我好羨慕啊啊啊。

孕婦搭機出遊其實很安全,但也有一些小細節要注意。先說結論:正常懷孕時偶爾搭飛機是安全的。


搭飛機會遇到的問題


搭機時氣壓降低,而且飛機上非常乾燥,濕度據說跟沙漠差不多,再加上長期坐著不動,容易造成下肢水腫,下肢靜脈栓塞(就是常聽到的經濟艙症候群)的機會也增加,尤其是四小時航程以上的班機。改善方式如下:
  • 多補充水分
  • 坐靠走道位置
  • 穿上彈性襪
  • 穿著寬鬆衣物
  • 多多走動;或是長途飛行時久坐搭配坐姿運動:每三十分鐘腳踢一踢動一動原地踏步也可以


空服員或飛機駕駛懷孕後宜轉地勤


我前面提到孕婦偶爾搭飛機出遊很安全,目前研究並無發現搭機會造成懷孕併發症的機會。那為何空勤人員要轉地勤呢?因為要考慮高空輻射的問題。游離輻射存在於一般生活環境中,根據國際輻射防護組織ICRP的標準,一般人一整年接受的游離輻射量應小於1毫西弗,而孕婦在整個孕期當中從環境接受到的游離輻射也是應小於1毫西弗。但由於在高空中接受到的游離輻射量會增加,以往返法蘭克福到多倫多的長途班機來看,只要飛10趟就會超過建議上限了。


機場安檢掃描安全嗎?


搭乘歐美航線,常常需要過一個很大的安檢掃描機,以一趟飛行要過兩到三次掃瞄來看,接受的的輻射劑量等於飛行兩分鐘所接受到的劑量。一次安檢掃描的接受到實際劑量等於照一張胸部X光的五千分一的劑量。簡單來說,機場安檢造成的輻射劑量:少到可以忽略不管它。


若正常懷孕可以搭機,那什麼狀態不適合搭機呢?


  • 嚴重貧血的孕婦(血紅素小於7.5g/dl)
  • 最近有出血
  • 正在中耳炎或鼻竇炎
  • 有嚴重心臟或呼吸道疾病
  • 最近剛開過腸胃道手術
  • 剛骨折,而且骨折的地方明顯還很腫的時候


航空公司對於孕婦搭機的規定


雖然每家有些微差異,但大致上考量到有可能突然在飛機上生產的風險,航空公司規定單胞胎36週後以及雙胞胎32週後不可以搭機,而懷孕28週後若需搭機則需要附上醫師開立註記預產期的診斷書或適航證明。

總結來說,正常狀況的孕婦搭機並不會增加特別風險,出發前當然要諮詢過你的產檢醫師詢問狀況適不適合;也要跟航空公司確認所需資料,準備好後趁著卸貨前好好享受一下想去哪就去哪裡的自由時光。


參考資料


RCOG: Air travel and Pregnancy
ACOG committee opinion: Air travel and pregnancy

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高危險妊娠中的急症:胎盤早期剝離






什麼是胎盤早期剝離


簡單來說,胎盤是黏著在子宮內,提供胎兒跟母體連接的橋樑。透過胎盤跟臍帶,胎兒才能從母體上吸收到養分跟氧氣。而胎盤正常應該在生產後,才跟子宮慢慢分開來;所以胎盤早期剝離就是在生產前就開始跟子宮分開,進而造成母體大量出血,當然胎兒端也會漸漸吸收不到氧氣跟營養。所以胎盤早期剝離其實是產科急症呢,需要馬上接受治療。


胎盤早期剝離有什麼症狀


陰道出血最常見(但也可能完全沒出血!)
異常腹部疼痛
突發的背痛
子宮壓痛或是變得異常的硬
子宮密集宮縮


胎盤早期剝離時為何有的人沒有出血症狀?


主要是因為胎盤早期剝離有分外顯性跟隱匿性兩種,若屬於隱匿性,血塊都堆積在子宮內,不會從陰道流出來,所以當然沒有陰道出血的前兆。


造成胎盤早期剝離的原因


大部分都找不出原因,雖然文獻指出跟腹部受到大力撞擊或是子宮壓力突然改變(例如羊水過多合併突然大破水)都有可能,但其實臨床上遇到的個案都沒有以上狀況。


什麼人容易遇到胎盤早期剝離


前一胎懷孕時就有胎盤早期剝離的狀況
懷孕當下有高血壓的問題
孕婦腹部受到大力直接的撞擊
有抽菸
子宮內有感染狀況
早產早期破水
高齡,特別是大於40歲以上
多胞胎
羊水過多


遇到了該怎麼辦


若確定診斷,因為子宮內開始出血的關係,孕婦可能會出現低血壓甚至休克、血液無法凝固造成進一步大出血;而胎兒因為無法吸收到母體來的氧氣跟養分,會慢慢出現胎兒窘迫甚至胎兒無心跳問題。所以會需要大量輸血,而且需要儘快把胎兒生下來。胎兒早期剝離在產科疾病裡面算是變化多端的一個疾病,每個確診孕婦的臨床表現都不盡相同,唯有胎兒跟胎盤生出來的那一刻才能確定診斷,所以當症狀讓醫師高度懷疑胎盤早期剝離時,唯有趕快生產才是安全之道,所以幾乎都需要立即剖腹。


門診預約由此去



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

當媽媽後的眼淚:產後掉髮


作者:賴韻如醫師




會下這種標題,因為我自己生產完遇到產後掉髮時真的蠻挫折的,不管是擦的吃的洗的什麼方法都試過,生產後身材改變、母奶之路不順、小孩常常半夜起來哭鬧等等諸多壓力以外,再加上產後掉髮讓頭皮越來越明顯,每次洗頭梳頭都心驚驚,這些都是產後媽媽的壓力來源。最近接受採訪前關於這個專題認真唸了一下書,整理出一些資料跟大家分享。


頭髮有自己的生長週期,產後掉髮是正常生理現象


頭髮毛囊有生長期、衰退期跟休止期,懷孕時生長期的會拉長,所以懷孕時頭髮會變得較粗一些:產後則相反:休止期會拉長,所以掉髮相對也多,這個稱為休止期落髮,產後雌激素下降為主要因素。一般來說產後掉髮在產後一個月到五個月很常見,掉髮高峰通常是在產後四個月左右。


產後掉髮會自然恢復


產後落髮在醫學上屬於自限性疾病(self-limited disease),意思是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自動停止而且會自動逐漸痊癒,通常會在小孩周歲前後恢復到以往的髮量,少數人大約要至產後十五個月左右才會完全恢復。所以其實不必過度煩惱,儘量吃得營養睡得好,頭髮會慢慢長回來。


需要更換洗髮精嗎?


若遇到產後落髮,洗髮潤髮產品挑選上有幾項可以注意的:
1.使用髮量增量豐盈的洗髮精(volumizing shampoo):這類洗髮精通常有額外添加特定氨基酸,可以附著在頭髮上,讓頭髮較蓬鬆所以看起來髮量會較多。
2.避免使用過度滋潤或是強調洗護合一的洗髮精,這類洗髮精(通常是洗髮乳)會讓頭髮看起來較塌,然原本就減少的髮量看起來更少。
3.使用護髮乳只用在髮尾,避免接觸頭皮。
4.避免使用太滋潤的護髮乳

雖然說這時候會瘋狂搜尋別人推薦的洗髮精或頭皮調理產品,但其實並沒有哪個單一成分是最好的。國外文章形容挑選洗髮精就是“a matter of trial and error ” 也就是試試看,總是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。別人覺得很好用的,在自己身上不一定適合。


飲食上可以調整的部分


我當時也買了一些關於落髮可以吃的健康食品,但其實這些營養素可以從大部分的綜合維他命裡攝取到。一般來說,若缺乏維他命A、 B群(特別是Vitamin B7,即生物素)、維他命C、維他命D、維他命E、鋅、蛋白質以及必需脂肪酸都會影響到頭髮的生長。要確認是否真的缺乏可以抽血檢查,但若真的沒時間,除了營養一定要均衡,要好好吃飯以外,可以考慮每天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來加強。


產後掉髮時還可以做什麼


可以考慮換髮型!透過設計師巧手修剪打薄,可以讓頭髮看起來較蓬鬆;或是考慮剪短髮,一般也會讓髮量看起來較厚,也可以減少整理時間,產後哺乳照顧小孩已經分身乏術,好整理也很重要呀。另外還有一些小撇步相信大家都知道的:例如洗髮要輕柔、避免使用熱(蒸氣)護髮、避免染燙、避免電棒捲、吹乾頭髮時用低溫模式、綁頭髮不要綁太緊、減少梳頭次數、戒菸、好好吃飯、避免攝取太低熱量、補充健康食品等等,都對於度過這個時期有很大的幫助。

2022年1月17日 星期一

孕婦需要追加第三劑COVID疫苗嗎?

作者:賴韻如醫師




最近因為本土案例增加,疫苗問題的詢問度又高了起來。底下簡單整理一下常見Q&A。



孕婦要不要接種第三劑追加疫苗?


目前政策已開放滿18歲以上民眾全面施打第三劑,當然也包括孕婦。第二劑打完滿12週就可以打第三劑追加劑。



孕婦的第三劑的廠牌怎麼選?


1. 前兩劑打AZ:第三劑選莫德納或BNT或高端。
2. 前兩劑打莫德納|BNT|高端:第三劑選莫德納或BNT或高端皆可。



我打了一劑AZ後懷孕了,那第二劑選什麼廠牌呢?


建議選AZ。主要因為混打後的副作用比施打同一廠牌要高的多,為了較低風險所以建議選跟第一劑一樣的廠牌。當然施打第一劑若有嚴重不適的人不在此限,可以跟醫師討論後再決定。



懷孕期間在什麼週數接種COVID-19疫苗比較適合?


任何週數都可以。坊間流傳12週以後施打,其實是因為本來在20周以前就有接近1/4的流產率(包括胎兒本身結構染色體異常造成),而且大多發生在12週以前。若剛好在疫苗施打完後遇到問題,可能會牽拖是疫苗造成的,為了避免麻煩醫師們乾脆建議等週數大一點再打。所以,若能清楚理解原本懷孕中就有可能遇到的不順利,加上若真的得到COVID-19對本身跟胎兒造成的風險,我是非常歡迎懷孕初期的孕婦在接受完評估後施打疫苗。



打COVID疫苗跟流感疫苗或百日咳疫苗需要間隔嗎?


台灣疾管署建議隔7天。但美國跟英國是建議不用隔開可同時打。




資料來源

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

懷孕後睡覺一定要左側臥嗎?

作者:賴韻如醫師




睡覺時一定要左側臥嗎


門診時其實超常被問到這個問題「睡覺時一定要左側臥嗎?我躺不住怎麼辦?」
先說結論,基本上只要是睡得著的姿勢就可以,睡得好要怎麼翻都可以。


醫師的產房三寶


好久以前在產房實習時就被告知產房有三寶「O2, IV,左側躺。」(氧氣、點滴、左側躺)通常是在有胎心音不穩定時醫師們最常開立的前三種處置方式。會要求左側躺的原因是人體的血液透過靜脈系統回到心臟,而下腔靜脈是其中一條很重要的大靜脈,剛好位在腹部的中央偏右側一點,而子宮因為本身加上胎兒重量的關係,躺下時會往背後的方向掉,剛好壓迫到在脊椎旁的大血管。所以若是左側躺時,子宮往右後掉,自然對於下腔靜脈的壓迫減少,血液回流就會增加。出現胎兒窘迫時,我們會希望母體對胎兒的血液供應要儘量增加,所以此時左側躺就是其中一招。

睡姿隨意,睡得著最重要


平常睡覺時不太可能都固定一個姿勢,加上此時母體跟胎兒都無特殊狀況,所以就是自然就好,不用特別刻意維持左側躺,除了趴睡不建議以外,其他睡姿都無彷。


掛號由此去